一直以来,卡德罗夫都被外界看作是普京的 “铁杆支持者”,不管是在政治立场还是行动上,都表现出对普京的高度配合。然而在卡德罗夫提出由小儿子当接班人遭普京否决后,情况似乎出现了微妙的转变。
日前,卡德罗夫再次触碰普京逆鳞,对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。
(卡德罗夫)
卡德罗夫在社交媒体中发文称,过去参加过两次车臣战争的俄军空降兵司令弗拉基米尔·沙马诺夫,作为现任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,似乎看不惯车臣越来越好了,并且还嫉妒车臣站在了俄罗斯的最前线,因此其应该遭到俄罗斯军事法庭的审判。
对于卡德罗夫来说,其对这名现任杜马议员的不满主要来源于两点。
第一,和过去的车臣战争有关。卡德罗夫说,沙马诺夫在车臣战争里对车臣老百姓做得太过分了,是对车臣人最残忍的将军之一。当年打仗的时候,沙马诺夫把车臣的男性居民赶到田地里,直接处决了他们。所以卡德罗夫觉得,沙马诺夫现在没资格坐在议会里高谈阔论,反而应该和车臣人在法庭上对质,为过去的行为负责。
第二,是因为最近车臣提的“城市更名法案”。今年九月底的时候,车臣的立法议会提交了一个提案,想把车臣的三个地方改名,分别是谢尔诺沃茨科耶、谢尔科夫斯卡娅和瑙尔斯卡娅,新名字会更有车臣本土的特色。
这个提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一读中通过了,可沙马诺夫却坚决反对。他说车臣这么做,是在“抹掉俄罗斯的历史”,还直接指责卡德罗夫是在搞“去俄化”。这可把卡德罗夫惹火了,所以才公开批判沙马诺夫。
不过平心而论,沙马诺夫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。卡德罗夫推动改名,表面上是换个地名,实际上是想巩固车臣在俄罗斯联邦里的自主性。
这三个地方改成本土特色的名字,不只是文字上的变化,更是在抢历史的话语权:卡德罗夫想让大家更认可车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,而不是只跟着俄罗斯的主流文化走,相当于在车臣内部强化“我们是车臣人”的意识,而不是单纯的“我们是俄罗斯人”。
(俄国家杜马议员)
而且还有个背景得提一下:最近外界一直很关注卡德罗夫的健康状况,而卡德罗夫自己也在忙着为小儿子亚当・卡德罗夫铺路,想让儿子以后接自己的班。所以推动改名这种“凸显车臣特色”的事,对他来说有两个好处:一是能让车臣老百姓更支持他们家,提升家族在车臣的威望;二是能跟俄罗斯中央政府表态,即车臣能这么稳定、发展得这么好,都是我们卡德罗夫家族管得好,以后想让车臣继续稳定,还得靠我们家,这样一来,儿子接班的筹码就更足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,车臣官方对改名的解释是“为了让城市名称符合俄语语法规范”,这话听起来很普通,但其实是卡德罗夫在试探克里姆林宫的底线。现在俄乌冲突还在打,而车臣的武装部队是一大重要的助力。卡德罗夫就是想借着这个窗口期,在文化上多推一些“车臣化” 的政策,为以后争取更多权力:等冲突结束了,莫斯科可能会因为现在欠了车臣的“人情”,在政治上给车臣更多空间。
可对于普京来说,“反对去俄化”是他执政的核心原则之一,绝对不能让步。普京之前多次说过,乌克兰就是因为搞“去俄化”,才导致俄乌冲突越来越严重。在普京看来,一个国家里,如果不同地区的文化认同分裂了,那离国家分裂就不远了,所以必须提前防范。
要知道,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,光民族就有190多个,很多地区都是“民族共和国”。如果这次纵容车臣改名成功,开了这个头,北高加索地区甚至其他民族共和国可能都会跟着学,也搞自己的“去俄化”,到时候俄罗斯联邦的凝聚力就会被削弱,国家统一都可能受影响。这也是沙马诺夫为啥在杜马会议上激烈反对的原因,在他眼里,改名是在否定当年战士们流血牺牲保卫国家统一的意义。
(普京)
现在最尴尬的是克里姆林宫,陷入了两难境地:一方面,俄乌冲突还没停,还得靠车臣的武装帮忙,要是现在强硬阻止改名,把卡德罗夫惹急了,可能会激化矛盾,北高加索地区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就可能被破坏;可另一方面,如果不管不问,其他民族共和国可能会觉得去俄化是被允许的,纷纷效仿,到时候分离主义会越来越严重,国家统一就危险了。
其实说到底,车臣这三个城市改名,看起来只是地方上的小调整,可背后藏着大问题。它就像一个窗口,能让我们看到俄罗斯内部的三大矛盾: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、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怎么平衡、还有俄罗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这场改名博弈最后会怎么收场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:既保住国家统一,又能让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得到尊重,而且这个平衡还得能长期维持下去。
垒富配资-配资网大全-配资天眼官网-炒股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