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苏超”——一场从不起眼的地方性足球联赛,迅速崛起成全国热议的话题。原本默默无闻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俗称“苏超”),在2023年春夏之间,俨然成为了中国体育新文化的一张名片。自5月10日开赛以来,这项赛事如同烈日般炙热,急速引发全国关注。
6月21日,常州队主场迎战南京队的比赛成为“苏超”现象的一大高潮。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球迷前来观赛,单场观众人数飙升至36712人,其中省外观众过万。紧接着,7月5日的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,63,396名观众挤满了场地,再次刷新了“苏超”单场观众人数的纪录,成为中国业余足球历史上的新高峰。此时,“苏超”门票已成抢手货,有人甚至形容它比周杰伦的演唱会还难抢。
尽管“苏超”没有专业级别的球场,没有国际转播,没有顶级球星,然而凭借其原始、粗糙的画面、激昂的呐喊和充满“工地气质”的现场氛围,它成功俘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心。如今,江苏的“苏超”早已超越了省内,成为了全网热议的“苏超”,甚至“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”这个名字,也已转变为一种跨界竞争的“江苏省城市联赛”,为城市传播和体验营销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。
展开剩余76%体验经济的兴起
回望历史,20世纪70年代,服务经济的崛起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约瑟夫·派恩(B. Joseph Pine)和詹姆斯·吉尔摩(James H. Gilmore)提出了一个新概念——体验经济,表明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。二者合著的《体验经济》一书中提到,“工作是剧场,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舞台”,并指出体验已经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。
在派恩和吉尔摩看来,传统的商品和服务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,只有为消费者创造出参与感、沉浸感、以及值得回味的体验,才能真正赢得市场。企业从“商品业”和“服务业”跨越到“体验业”,意味着不再仅仅提供商品或服务,而是销售消费者的记忆和情感。
通过这一理论分析,可以发现,“苏超”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。它通过创造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体验,将赛事转化为一种可以令观众记住、讨论并自豪的文化事件。
真实与反精致的“苏超”体验
体验经济最核心的触发点是:用什么去触动消费者的情感。而“苏超”的魅力,恰恰在于其真实与反精致的特点。在英超、西甲、欧冠等顶级赛事的光环下,“苏超”显得格外接地气。球员身材发福,球场简陋,方言解说铺天盖地,一切似乎都不完美,甚至显得有些粗糙,但正是这种“反精致”的氛围,吸引了无数观众的追捧。球员的身影,教练的激动,球迷的呐喊,不再是单纯的比赛,而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共同的狂欢。
“参与性”“沉浸感”和“个体意义建构”,是体验经济的关键要素。而在“苏超”中,球迷和球员之间的距离被拉近,观众不再仅仅是远距离的旁观者,而是成为了赛事的共鸣者和创造者。某位球迷点评道:“这球踢得,比我奶奶纳的鞋底还扎实。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,精准地抓住了“苏超”的精神——它是一个草根的舞台,技术不完美,情感却真挚。
在“苏超”中,球迷与赛事形成了紧密的互动:他们不仅是观众,还能成为视频剪辑师、弹幕制造者,甚至是参与者。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“内容”不再仅来自于顶端的专业赛事,而是来自于底层的自组织创造。这样的模式,让“苏超”不仅仅是一个球场的竞争,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狂欢。
城市与地方品牌的传播
“苏超”不仅仅是一场赛事,它更是地方城市传播的绝佳样本。自从江苏省发起第一届城市联赛以来,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城市代表队纷纷亮相,这种“城市代表队”的形式,不仅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,更成为了当地文化和地方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。
体育赛事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,能够创造深刻的情感连接,进而成为城市品牌化的重要工具。江苏省的“苏超”联赛将赛事变成了一场全市的“生活节”,而这种深深根植于地方的文化活动,拉近了城市与市民、游客之间的距离。南京队佩戴盐水鸭手套,苏州队的微缩园林在替补席上摆放,徐州队通过“两汉文化”展示特色助威活动,淮安现场的“掼蛋舞”齐跳——这一切都将城市独有的文化元素带入比赛,让足球成为了“讲述城市故事”的媒介。
赛事背后的文化深意
通过这种“城市代表队”模式,“苏超”不仅加强了地域归属感,还引发了各地市民的集体荣誉感,激发了良性竞争。从上座率的激增可以看出,这种模式确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一赛事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它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,搭建了一个让观众、球员和城市之间产生深刻情感共鸣的桥梁。
最终,“苏超”带来的,不仅是激情四溢的比赛,更是一个关于“参与感”的时代缩影。在信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,这种体验被社交媒体无限放大,成为了全民参与的狂欢节。网络上,每场比赛的精彩片段都被转化为二创视频,配上幽默字幕、夸张旁白和燃情BGM,让“苏超”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热点。
正如派恩和吉尔摩所言,体验经济的崛起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在这一时代中,品牌不再仅仅代表产品或服务,它代表的是观众的情感和记忆,而“苏超”正是这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。
随着“苏超”的热度不断攀升,其他省份如“川超”“鲁超”等也开始酝酿而生。这不仅是体育赛事的爆发,更是文化的盛宴,是对多样化城市、不同文化和个体故事的致敬。
发布于:福建省垒富配资-配资网大全-配资天眼官网-炒股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